2025年8月1日,美国劳工部发布了一份令人震惊的就业报告,7月新增就业人数仅为7.3万,远低于预期的10.6万。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指责数据被人为操控,并解雇了劳工统计局局长埃里卡·麦克塔夫。同一天,OPEC+宣布9月恢复220万桶石油产能,直接反驳了美国对俄罗斯石油的限制要求。此前对中国发出“三位数关税”威胁的白宫,在48小时内态度大转弯,财政部长贝森特从强硬施压变为乐观期待谈判。
美国劳工部发布的非农就业数据显示,7月全美仅新增7.3万个就业岗位,比市场预期少了近三分之一,这是疫情后最差的一次。制造业尤为艰难,美国制造业PMI指数跌至48.5,跌破荣枯线,工厂订单量同比减少了8%。特朗普之前的高关税政策是主要原因,这些关税最终转嫁到美国企业头上,导致制造业成本上涨20%,许多工厂搬到了东南亚或墨西哥。一位纽约汽车零部件小老板表示,由于关税增加,进口零件成本上升,他们不得不裁员甚至关门。
特朗普的支持率急剧下降。益普索和路透社联合发布的民调显示,他的支持率降至40%,创第二任期新低。共和党内仍有83%的人支持他,但独立选民只有三分之一认可,民主党支持率更是低至3%。民众对经济状况不满,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4.8%,食品和汽油价格大幅上涨,而工资涨幅仅为3%。退休工人玛丽抱怨说,养老金连买菜都紧张,年轻选民也对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感到失望。
OPEC+宣布从9月起全面恢复之前削减的220万桶/日石油产能,其中沙特还要额外增产54.8万桶/日。这直接打乱了特朗普的能源战略。特朗普曾施压沙特配合制裁俄罗斯,甚至威胁减少军售,但沙特却选择与美国唱反调,称要维护全球能源市场平衡。这一协议使全球石油供应量增加了2%,油价应声下跌5%。中国7月从沙特进口的原油量增加了12%,印度石油公司高管表示,他们只看价格和市场,谁便宜就买谁的。特朗普原本希望通过能源牌压中国和印度低头,现在反而给了中印更多选择。
金砖国家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毫不示弱。美国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%关税,并威胁如果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,将再加100%惩罚性关税。印度政府回应称,能源采购基于国家利益,不受外部干预。巴西总统首席顾问塞尔索·阿莫林也表示,制裁只会让金砖国家更加团结。巴西与中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,提高了人民币结算比例。中美第三轮经贸谈判结束后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改变态度,表示对达成协议非常乐观,并取消了原定的12项对华制裁措施。背后的原因在于中国控制着全球70%以上的稀土供应,这对美国军工和芯片产业至关重要。特朗普意识到,光靠关税无法解决问题,中国不会妥协。
这些事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发生,反映出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失败。非农数据崩盘、支持率暴跌、OPEC+增产、金砖国家团结以及中美谈判反转,都表明美国的关税战踢到了铁板。特朗普的态度从强硬对抗转向谨慎缓和,白宫内部也开始讨论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。无论如何,中国没有妥协,全球都在关注这场博弈。
信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